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當地時間11日中午在漢堡出席中歐論壇漢堡峰會第六屆會議併發表題為《樹立互利共贏的新標桿》 的主旨演講。李克強在演講中表示,今年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運行總體平穩。
  發展主要靠的是改革創新
  李克強表示,經濟發展要有一定的速度,但更重要的是看耐力和後勁。今年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國經濟面臨著下行壓力,但運行總體平穩,城鎮新增就業超過去年同期,發展質量提升,生態環保取得積極成果,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
  李克強指出,中國經濟能有這樣的表現,主要靠的是改革創新。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們沒有實行“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沒有放鬆銀根和擴大赤字,而是強力推改革,在加快行政、財稅、金融、投資等重點領域改革的同時,改革和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實施結構性調控,也就是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進行定向調控。
  把人口紅利轉為人才紅利
  李克強指出,改革對經濟也是一種刺激,能夠再造微觀基礎,優化宏觀環境。我們推進市場化改革,通過政府大幅度簡政放權,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極大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努力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就事業,從而把“人口紅利”轉為“人才紅利”。
  李克強強調,中國經濟已經持續快速發展了30多年,依然有充沛的動力源,未來一段時期有條件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中國經濟不會出現有人擔心的“硬著陸”,對國際經濟帶來的是積極影響,仍將是世界經濟複蘇的重要推動力量。這也有利於中歐經貿合作,有利於中歐經濟的互利共贏和更好發展。
  中歐交融,一切都有可能
  李克強表示,中國和歐洲分處亞歐大陸兩端,是最大的新興市場國家和最大的發達經濟體,也都有偉大文明。中國是最大的新興市場國家,歐盟是最大的發達經濟體,“最大”與“最大”交融、一切都有可能,“新興”與“發達”攜手、優勢就會倍增,中歐在新興和發達經濟體合作中可以成為典範。
  李克強強調,當前中歐都處於發展的關鍵時期,雙方要共謀貿易發展“大棋局”,推動投資進入“快車道”,開闢創新合作“深海域”,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中方願與歐方加強人文交流,使中歐關係扎根深處、更加穩固。據新華社德國漢堡10月11日電
  原聲
  未來發展依然有充沛的動力源
  “為促進經濟平穩運行,我們將在保持政策總體穩定的基礎上,更加積極地作為。下一步,我們還會加大改革創新力度,不僅對體制性障礙“拆藩籬”,還對結構性矛盾“動手術”,彌補發展中的“短板”,做強實體經濟的“筋骨”。中國經濟已經持續快速發展了30多年,未來發展依然有充沛的動力源,前景是光明的,因為我們的經濟有巨大的增長韌性、市場空間和迴旋餘地。
  改革創新是潛能最好的“挖掘機”
  ”認識中國,需要立體地透視。中國是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工業化、城鎮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廣闊的農村和內陸腹地,可以使經濟梯度發展、漸次開花,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能。改革創新是潛能最好的“挖掘機”。中國人民吃苦耐勞,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創新體制、創新科技,推動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原標題:未實行“大水漫灌”式強刺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t17dteq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