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水設計裝潢村的臨時過渡區內,一位大媽在儲存大白菜
  在京水村的臨時過渡區內,62歲的村民白小英對宿霧未來的生活充滿期待
  □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趙msata媛/文 記者 沈翔/圖
  “哪兒有裝潢花園?”提起鄭州北的花園口鎮,很多人會直愣愣拋出這個問題。
  這個地處鄭州最北、黃河南岸的中原名鎮,因明朝有座540畝的大花園而得名,清朝辦公室出租時為黃河渡口,遂得名花園口。1938年蔣介石在此扒開黃河大堤,花園口聞名於世。
  隨著城鎮化的加速推進,近年來部分城市的歷史文脈快速消失。
  12月12日至13日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專門提出,“城鎮建設要融入現代元素,更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要融入讓群眾生活更舒適的理念,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中。”
  其實,隨著生態居住社區建設,農家樂、生態旅游等生態產業發展,花園口鎮變花園的夢想正慢慢照進現實。
  【村民】以前俺羡慕城裡,將來城裡嫉妒俺
  12月11日上午,花園口鎮京水村,62歲的村民白小英正在村民集中過渡區的家門口曬太陽。
  “說是家,其實是臨時哩。”白小英說,這是她弟弟家的臨時房,有50多平方米,兩室一廳,廚房、衛生間齊全,住著一家四口人。因為京水村合村並城,老房子都拆了,他們搬到這個村民集中過渡區。“在這兒湊合上一年,明年俺都搬新家了。”
  “村裡馬上要蓋安置房小區,帶電梯的小高層,暖氣、天然氣都有。”一說起即將入住的新家,白小英就興奮,“以前是俺羡慕城裡,將來城裡嫉妒俺!”
  白小英所說的安置房小區,是花園口鎮規劃的新生活社區,依路傍水,“路是北四環和中州大道,兩邊各有50米的生態走廊,水有賈魯河和索須河生態景觀帶,向北還有鄭州濱黃河公園,環境可美氣了。”
  白小英感慨,她家是京水村的老戶,這裡緊鄰黃河,曾是著名的黃泛區。近年來,這裡和一般城郊村一樣:髒亂差。
  【憧憬】合村並城 “高大上”的新社區將開工
  如何讓花園口鎮“變身”?2009年開始,花園口鎮鎮政府領導班子多次赴先進地區學習經驗。他們試圖站在中原經濟區和鄭州大都市區建設的高度推進城鎮化,謀劃合村並城。
  “我們的合村並城是高標準建設生態、休閑、低碳、宜居的新生活社區,群眾生活質量會得到很大提升。”一說起合村並城,花園口鎮綜合治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皇甫海林底氣特別足。
  他的自信是有根據的:花園口鎮控制性詳細規劃是由鄭州市環境藝術規劃設計研究院負責編製,修建性詳細規劃由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負責編製,上海世博會會場、四川汶川地震災後重建都是他們規劃設計的。
  而備受關註的花園口鎮群眾安置房,選擇了和建業集團合作成立“河南惠花城鄉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建設,不僅規格高,還上檔次。目前,拆遷工作已基本完成,村民安置房第一批將於明年1月26日開工建設,一年內村民就可以回遷。
  “將來村民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到上學、就醫、消費、休閑、就業等各項服務。”皇甫海林說,在新生活社區中,將配套建幼兒園和中小學13所,綜合性醫院2所,大型商業物流區2個,商業網點4個,滿足人們休閑、購物、消費等多方面需求。
  “很快,我們這兒就能農村變城市,農民變市民。”皇甫海林說。
  【規劃】生態農業與黃河文化共生於“花園”
  村民住進了樓房,如何在家門口就業,成為最重要的問題。
  “我們規劃建兩個大型的商貿中心,發展專業市場,還可以把農民的土地集中起來,搞生態農業,我們離黃河近,還準備塑造沿黃河文化生態旅游,這些都能吸納村民就業。大家也可以來這裡吃農家樂。”皇甫海林說。
  鄭州與黃河密不可分,黃河文化已深深融入綠城血脈。2011年,鄭州市提出,要對黃河沿線進行整體規劃,建設總長約150公里的黃河濱河公園。花園口鎮恰好在黃河濱河公園沿線,這裡有毛主席視察黃河處等名勝,“黃河濱河公園定位是鄭州市的‘後花園’,將來我們叫花園口就名副其實了。”
  【緣由】鄭州39個重點鎮調整為33個
  即將或者已經實現“華麗轉身”的,不僅僅是花園口鎮。
  11月13日,鄭州市政府發佈關於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協調推進小城鎮建設發展的意見,將鄭州都市區確定的27個新市鎮和鄭州原先敲定的39個重點鎮整合為33個新重點鎮,推進周邊小城鎮發展。本著重點突出新市鎮的原則,包括花園口鎮的一些重點鎮將不再作為重點鎮管理。
  調整的原因各有千秋,有的是因為離中心城區太近或與縣(市)建成區相連,未來發展空間受限,如花園口鎮、古滎鎮、十八里河鎮、馬寨鎮、大峪溝鎮等;有的是因為全部或大部分鎮域面積和人員劃為鄭東新區、鄭州航空港,如九龍鎮、張莊鎮、白沙鎮等;有的是被確定為產業集聚區或其他城市組團,如盧店鎮、龍湖鎮等。
  “隨著鄭州城市框架的不斷拉大,不少鎮已經融入到鄭州市區了。” 鄭州市城鄉規劃局一位工作人員說,摘掉“重點鎮”的帽子後,納入鄭州大都市的規劃,他們的發展可能更美好。
  比如新鄭龍湖鎮,自然景觀優美,大約15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有8個水域面積均超過1000畝的湖泊。這裡被規劃成了宜居教育園區,8所高校入駐,有濃厚的文化氣息。在教育產業的帶動下,龍湖建設宜居“南花園”的引擎再次加速,已由“鎮”變“城”。
  觀點1+1
  可學東莞 讓“衛星城”帶動周邊鎮融城
  未來,這些鎮如何能更好融入城市,實現與中心城區的無縫銜接?
  在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劉社教授看來,深圳、東莞等城市的經驗有借鑒意義。
  據瞭解,東莞有石龍、塘廈等8個鎮區,他們提出了“一心兩翼八大中心鎮”概念,通過營造中心鎮區,形成規模經濟,讓鎮成為“衛星城”,形成一市多城、眾星拱月的都市結構。
  “鄭州的發展如果攤大餅,就會帶來城區人口密度偏高、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城市病’。”劉社說,鄭州應摒棄“攤大餅”的模式,將有條件的鎮發展成“衛星城”,在主城區周邊形成有特色的城市組群,分流城市人口。“周邊的鎮可以通過成為‘衛星城’融入城市,城市也可以通過‘衛星城’緩解交通等壓力,一舉兩得。”一鍵分享到【網絡編輯:鄭國鋒】【打印】【頂部】【關閉】
     (原標題:鄭州城鎮化進行時 重點鎮“摘帽” 照樣“高大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t17dteq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